教工门户学生门户书记校长信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中家园 >> 云中面孔
【先进典型之教书育人楷模⑤】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中药学院
来源:新闻与融媒体中心 中药学院 发布日期:2023-09-22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编者按

  教师是辛劳的,但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它照亮别人的心是永恒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先进典型之教书育人楷模,对4位优秀教师和1个先进教育集体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希望全校的“灵魂工程师”以他们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用执着的信念播种,用高尚的道德耕耘,用扎实的学识浇灌,用博大的仁爱滋润,用爱让四季缤纷,桃李芬芳。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中药学院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中药学院沿革于1977年成立的中药系,是云南省内最早开展中药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系,办学40多年来累计培养9500余名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建设发展,目前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设4个职能科室、12个教研室,146位专任教师中有43人获正高专业技术职务;85人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承办中药学类、药学类、制药工程类等8个本科专业和中药学类、药学类等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校学生3500余人。

中药学教育教学成果

  

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推动学院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院全过程,引领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师生思想政治水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中药学专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培育与品牌打造,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挥学院人才优势,成立“远志”学业提升暨创新创业、“贯众”乡村振兴暨产业发展、“沉香”中医药科普等3个党员志愿服务团,引领广大师生党员进一步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建设,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党建“示范党支部”、教育工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4个,省级“示范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2个;院团委被授予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1名同志获“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当选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紧抓发展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紧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坚持五育并举,聚焦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与引导作用发挥,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对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培育出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云南省教学名师5人、卓越青年教师5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特殊津贴专家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与技术创新人才8人,云南省“千人计划”6人,“万人计划”云岭学者2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教师20余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2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2人,“中医药后备人才”2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也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中医药院校优秀辅导员、云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云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云南省最关爱学生班主任等荣誉的获得者。

  结合云南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优势,着力提升育人质量。课程建设坚持OBE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课程思政为引领,紧扣新医科建设,突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全面推行智慧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立项省级一流课程11门(含5门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省级思政示范课1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立项校级重点课程7门、一流课程14门、课程思政教学课程6门,覆盖本科专业80%以上重点课程。2023年,3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再创学校课程建设佳绩。

中药学教育教学特色及教学成果

  专任教师队伍立德树人,勇于创新。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三等奖,且近三年持续获省级教学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承办的8个本科专业中,2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省级增A建设专业1个,省级新兴专业2个;承办一级学科3个,有学科学位点5个,2021年中药学学术博士学位、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获批成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中药学学科获省级一流学科立项建设。

  5年来,学生中不乏“中国百名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云南省模拟求职大赛金奖”“昆明市呈贡区第三期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双创”项目共获各级立项20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级60余项;在全国药苑论坛等技能大赛上也连续斩获奖项;研究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20余人次,积极参与导师的国家与省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以主要完成人申请专利30余个,其中授权12个,获省教育厅研究生项目立项32项;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接近90%,研究生超过95%,约80%的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有效服务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为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2020年11月6日,学校举行第五届兰茂杯中药学知识竞赛决赛

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学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两翼齐飞、齐头并进。

  5年来,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等部署安排,发挥各类人才优势,申请并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55 项,科研经费达9031.96万元,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9 项,其中省级特等奖1 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7 项。

 

2023年5月,饶高雄教授在禄劝县为中药材种植户开展2023年集中培训

 

赵荣华教授给乡亲们培训砂仁种植技术

2022年杨耀文教授在福贡草果地调查

 

2022年7月,季鹏章教授在富源县中药材基地指导滇黄精种植

  不断建设和运用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临床药学评价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临床中药学等2个中管局三级实验室、南药可持续利用及傣医药与彝药学2个重点实验室,以及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共21个省部级平台,积极与省内外研究机构、知名药企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与云南白药集团共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针对优势特色“云药”等的品种开展系列研究。

  中药学产教融合教师团队协助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获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8项,协助西双版纳傣医院获得1.1类中药新药“傣肾宁颗粒”临床批件1件,协助云南维和药业有限公司解决了三七蜜精、血塞通片生产技术难题,协助云南楚雄老拔云堂药业有限公司解决了紫灯片、乌金片、穿心莲胶囊等的质量控制难题。

  马云淑教授团队研发3个医院制剂并获批应用于临床,基于医院制剂香芩解热颗粒研发新药;张荣平、赵荣华教授等攻坚克难,突破南药砂仁等为代表的药材栽培关键技术,走村入寨传授砂仁种植技术,科技助力红河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聘请为生态种植的专家;饶高雄教授团队围绕中药材“优势品种”“道地品种”发展,着力解决技术、市场、种植这三个产业端问题,推进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季鹏章教授团队十年如一日扎根永平,致力于滇黄精、滇重楼等道地中药材种植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切实促进乡亲脱贫和乡村振兴,相关事迹被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杨耀文教授心系怒江草果产业发展,潜心研究当地草果特性,用实验数据对“为什么怒江的草果更香”作出科学解释,助力群众增收,有效服务支撑 “云药”产业与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团队和专家教授。

责任编辑:陈楠  审核:程三娟 
【打印】